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心连心”做生意,彰显“贴心”服务,连云港打造千亿级“中国医药港”扬子晚报/紫牛报记者陈志宏 黄峰黄海,璀璨明珠——江苏连云港熠熠生辉。以商业中的“心连心”为线索,提供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贴心”服务。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商贸往来搭建了便捷的桥梁,彰显了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放心的政府服务和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如春风化雨,让每一个企业都受益匪浅。近日,凡事《赢在江苏——探索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新做法》媒体报道团队来到连云港对当地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研究。创新业务场景 连接应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在当前物流业不断探索、完善、进步的浪潮中,连云港市积极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一系列成果正在重塑物流业格局。听到!随着警报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向西驶向中亚和欧洲。与此同时,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热闹非凡,跨洋船舶频繁来往,无数集装箱整齐排列。它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数据统计更体现本质上。今年1月至10月,连云港国际班列共运营列车772列。高效的物流体系是支撑业务拓展的基础。目前,连云港市已建成中亚五国、中吉、乌克兰、中俄、跨里海等6条优质铁路干线,覆盖阿拉山沟、奥尔戈斯等5个主要始发港。其业务已遍布欧亚大陆多个重要地点,服务范围大幅扩大。助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为此,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与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以数据互联互通为核心创新合作,打造了连云港至霍尔果斯数据走廊这一亚欧陆路交通数据新通道。创新业务场景应用,实现移动互联多场景业务协同,提升东西海陆枢纽连接效率。数据互联将增强和释放通道运输能力,促进翻拉运输、铁路进箱等模式创新,有效吸引周边货源聚焦亚欧陆海联运新通道。智能提货派送,可将陆港货物从30小时压缩至5小时,综合效率提升80%。连云港中哈物流枢纽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相连,每年为企业节省仓储费用1000万元以上。以标准化数据流打破行政壁垒,为国家陆海运输通道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人们还热衷于改善港口水域的后勤保障。 2025年,日本第一支全电动拖船队计划建成正式开始运营。全国首个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通过验收连云港港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建成,推动港口绿色化。全国首个内河“无预约船闸通行”小程序正式上线,保障船舶124小时通航,进一步提升船闸服务水平。 “云”采集实现“批量检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没想到这么快就批准了!”今年8月,连云港圣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连云港市今年首家开展环评、排污许可证“双证审批”改革的受益者,多次受到公司领导的表扬。针对企业提出的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冠宇n 生态环境局牵头提供服务,组织技术团队提前介入,评估支持企业完善污染防治方案。同时决定实行并行审批,同时受理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和简易管理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最终,整个审批流程在15天内完成。这比单独处理少 20 个工作日。加快服务问题审批,规范准入监控,维护市场秩序。 “以前,我们一年要应对几十次检查,花大量精力准备材料、陪同接待人员。从今年开始,联合检查只有一次,让公司可以专注于创新和生产。”近日,马云刘帅先生江苏利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境部经理谈执法环境的变化。此次检查,让企业感受到了高效、周到,这是连云港市实施的首次“一步到位”的警务改革。今年以来,重复检查减少12710次,降幅46.59%,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我通过‘成奎公’平台发布了信息,没想到半天就收到了回复。”正在找工作的吴阿姨说。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打造“1+7+N”智慧数字生态服务体系(即“港城通”智慧数字平台和7个省级标准化劳动力市场),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 “香港”的情况“中国医药港”全力支持老牌企业。深圳北美药业有限公司一期基础儿科药品生产项目于今年7月在被誉为行业医药创新热点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医药港”正式投产。 “从验收到签约,只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近日,贝美药业总裁吴光美在一次会议上分享了他与连云港市“对接”的经历。他表示,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协调完善的医药产业生态系统、丰富的医药人才基础是最终决定落户连云港的关键。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建成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管理、制造为代表的“4+N”先进产业体系。高端装备环。新兴医药产业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支柱产业。以恒瑞、豪森、康源、正大天晴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齐聚一堂,形成抗肝炎新药、中成药等六大鲜明群体。是我国最大的对美药品出口基地,也是国内重要的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目前,连云港开发区正推进建设具有世界著名一流国家港口城市特色的千亿级中国医药港目标,重点发展壮大生物医药、化工、现代中药三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细胞基因技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制药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的新型医药产业。多家制药企业合作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药品研发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企业间的研发、孵化、中试等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全面支持。没有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连云港将采取哪些举措提升“互联城市、贴心港口”营商环境品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成章、市数据局副局长张东兴独家解读向记者发表评论。记者: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连云港市成立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市委“第一次新年会议”市党政连续四年聚焦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重大举措。各市市长定期召开营商环境推进会和协调会,确保营商环境优化任务顺利开展,增加任务数量,调整工作。议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物流业成本、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完善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制度、政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就疑难问题加强磋商和协商会议。记人:目前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政务拥堵、提高运行效率?连云港市资料办副主任张东兴呢?围绕群众需求与商务服务瓶颈问题,通过三大举措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高商务满意度和获得感,解决标准不匹配问题。完善案件动态清单管理机制,通过线上核查、线下走访、问卷调查、第三方机构等方式,统一案件要素,优化服务指导。经党组评估,六类权限问题和公共服务问题将“分主题、分项”组织,实现市地两级支撑要素标准一致,线上公关与线下统一。制定实施标准,以促进和促进问题的分散。打造强大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发挥“总入口”作用,推动“苏办办”与“我的连云港”应用场景融合,便利证件电子认证。聚焦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需求,加强部门协调整合,优化流程,深化基层“平台办理”,实现“非匹配审批”,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行非当面审批、综合反办理,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并扩大办理范围,考虑各级联合办理,引入岗位责任制等制度。优化“收货一站式收货、后台保密审批”机制,不断提升g处理质量和效率政府服务。记者:目前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创新项目?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成章:连云港市认为,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按照“解决未解决问题、突出创新特色、适应工作实际、年内取得先见成效”的原则,连云港市近两年共确定创新项目70个。 2025年40个创新项目中,20个为重点项目,20个为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的常规项目。记者:如何优化惠企服务,促进服务有效落地?市资料办副主任张东兴:继续便利商事服务,实行商事登记“全城服务”,“高效办一件事”,如涉商工商登记等。业务信息变更、业务取消等,让商家的业务服务更加便捷。推行有利于企业的财政激励和补贴政策,并确保它们“无需请求即可授权”和“快速直接获得”。到2025年,本市制定了192项财政奖励补贴,无需申请即可享受。我们一直通过我们的平台“一次一家公司”推动公共关系和促销活动。鼓励各方面向企业发放奖励补贴和扣除5.37亿元以上,惠及3.22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让企业更容易享受政策红利。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实践主办: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华社主办:江苏省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