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吉林省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建设绿色玉米、水稻生产基地。从保护黑土,到实施稻渔一体化,再到加工生玉米、绿色稻米等粮食产品,各地形成了黑土可持续利用、生态循环利用、“粮头饲料尾”的现代农业,在黑土上打造“绿色粮仓”。今年,吉林省不少粮农的单产均高于常年。这不仅得益于松辽平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也得益于对黑土保护的不断科学探索。吉林省因地制宜实施黑土保护路径,如东部富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肥料种植。推动“秸秆全覆盖、免耕种植”等10种黑土保持模式推广应用。全州有农用地保护面积超过4000万亩,适耕地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耕地平均厚度增加0.68厘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增加1.44克/公斤。黑土越来越细、越来越硬的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在梨树县10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生产基地里,土地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被。粮食主产区杨庆奎表示,今年部分土地出现干旱。覆盖相当于额外降雨40毫米,大大提高了玉米的抗旱能力。目前,玉米生产基地覆盖17个城市200多个村、8万多名农民,年产玉米超过10亿公斤。创造好领域,传播好技术。吉林省粮食主产州积极扩大青玉米、水稻、花生等粮油作物种植。国家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多个,耕地面积400万多亩。位于德惠市岔路口镇,占地1万亩。综合渔业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常义家庭农场场长李常义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因为稻田是鱼蟹的栖息地,鱼蟹的排泄物转化为天然肥料。利泽。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稻米是通过稻田捕捞一体化种植的,优质稻米短缺。从蟹米、虾米到青米、有机米……岔路口大米每斤售价高达10元甚至更高,数百名稻农正在寻求增加收入。目前,德惠市正在开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综合开发,面积超过10万亩,覆盖当地14个城市。种植与繁殖相结合,生态循环。吉林省正在引导农业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实施绿色林业和养殖循环农业试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政策,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概念正在转化为工作场所的生产力e.四平市明飞农机农业合作社今年发酵肥料3000立方米。 “每公顷土地施肥20立方米,可减少化肥用量700公斤,玉米增产2000公斤,粮食种植效益将大大提高。”当地合作社社长刘爱明说。稻蟹混耕、减肥耕地等模式的推广,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独特面貌,开辟了一条环境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报告称,吉林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已超过80%,化肥使用量比10年前减少10万吨以上,主粮区稻渔一体化面积超过100万亩。-中西部的产区。位于公主岭市的吉林农奥食品有限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最大日产能30万袋,每年出口1亿多粒玉米,销往国内及世界各地。该公司项目经理王晓民介绍。绿色生产理念始终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同时实现农民与农民的联通,增加农民收入。在吉林省吉林省玉树市大坡镇,金宇米业有限公司“豆卡绍2号”绿米经过除杂、抛光、选色等工序加工成大米。 “我们与150多家稻农合作,每年加工绿色稻米4000吨。”公司董事崔玉清说。绿色农业激发发展新动力。松原市新建1.2工厂ion-acre“查干湖生态稻米保护区”与15家稻米加工企业组成“联盟”,引导万千稻农走上品牌经营之路。四平市正在举办万亩高蛋白玉米产业化示范,探索玉米全产业链增收新模式。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微加工,推进玉米、水稻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从无到有,实现年销售30亿穗,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林省中优质稻米产量从10年前的9亿斤增至26亿斤。部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40%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编辑: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