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讯(记者丁伟成)“叮!” 10月27日一大早,当最后一次文件上传成功的声音响起时,江苏省首部人工智能微剧《疯狂吧! “苏州超级联赛”主题发布。 “欢乐骑行”结束,南通开发区数字产业文化园爆发出阵阵欢呼。 11月1日是苏超联赛的最后一天,苏超联赛的支持计划将在各大平台启动。该剧讲述了南通足球队主力队员因故错过队车的故事。为了观看当晚的决赛,他用一辆特殊的汽车运送球迷。一路上发生了许多意外,但他最终找到了爱情和友谊。南通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建模、现场场景渲染、动作处理、影视镜头设计等先进的“智能+人工”交互,打造出这部动作流畅、剧情丰富、视觉效果震撼的AI剧短片。该剧从筹备到制作仅历时20天,几乎是传统拍摄模式制作周期的一半。如今,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影视行业变革,制作机构也驶上了人工智能转型的快车道。 “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是AI短剧的主要特点。”制片人潘江表示,AIGC方法对微剧的制作和发展有很大帮助。拍摄短片曾经需要专门的设备、地点、人员和道具,但现在可以很复杂由少于 10 人和 10 多台计算机的团队进行开发。 “每一集播出的两分钟,我们都需要使用无数的分镜。比如在最初制作时,反应过于夸张、扭曲,导致事件缺乏悬念,光是这个细节就需要13个版本。”导演王文洲表示,制作团队面临着非常不确定的模型和算法,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技术不断更新的AI、剧本、美术和动画制作体系。制片人杨继宇举了一个例子。 10月18日,“苏超”南京队遭遇意外失利。 《南迦决斗》不会按照原本设定的剧情进行。于是团队通宵工作。 《光速》是原作的南京元素改成了泰州的版本,相当于衍生作品。这几乎是传统摄影无法修复的。 “利用人工智“智慧科技赋能人,更多的是增加人类的力量,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杨子玉说。今年6月,南通开发区发展集团向全社会发起了以“江海戏剧与苏超之恋燃烧”为主题的微短片创意剧本征集,以“足球城市梦”为中心主题,共提交了23个参赛作品。其中,《球迷出租车》脱颖而出,成为这部短片的剧本基础。数字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创作出更多包含南通元素的人工智能作品。
(编辑:杨淼)